搜索引擎自不待言,作為網民在互聯網上尋找信息的起點,搜索引擎可以幫助網民與感興趣的商業信息建立最短鏈關系,這種影響力,同樣也是垃圾信息制造者所渴求的。
現狀
競價排名虛假信息
最近央視的一則新聞報道中稱,有消費者抱怨,因為搜索引擎百度所提供的競價排名網站中存在虛假信息,致使自己在求醫過程中上當受騙。另外,也有讀者投訴,在中國雅虎上搜索“高血壓”,則第一條就出現了承諾“純中藥成功治愈高血壓”的廣告,其它搜索引擎搜索“癌癥”時,一些標明“無痛治療癌癥”的廣告也在明顯位置顯示……
盜號軟件盜取密碼
不僅僅是搜索引擎,凡是人氣集中的地方,就有欺詐信息的身影。在今年7月,深圳警方剛剛破獲一起網絡詐騙窩案,6名只有16歲左右的少年被人雇用,在出租屋用盜號軟件盜取QQ密碼,再發布虛假中獎信息,進行詐騙。這6個少年又分工明確:有人負責發布虛假信息,有人負責電話聯系,每天還分上下班時間,儼然公司化運作。
網絡詐騙金額擴大
與此同時,和網絡詐騙信息泛濫于網上對應的是,通過網絡詐騙的金額也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今年9月8日,吉林省某銀行職員在其QQ空間留言中看到“中獎通知”,遂按該留言提供的信息與對方取得聯系,不料就此中了騙子的圈套,前后共向對方賬戶匯入90萬元!
轉機
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拐點
和普通的計算機病毒不同之處在于,垃圾信息——“牛皮癬病毒”不是一種程序,而是在利益的驅動下,一個組織或者團伙,四處散播詐騙信息,人為制造,危害性遠遠高于計算機病毒。“目前與垃圾信息制造者的斗爭已不僅僅是一場技術戰爭這么簡單了,我們真的需要國家和整個社會聯動起來發動一場大清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互聯網專家稱。立法,可能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途徑,也是互聯網行業迎來更光明未來的一個拐點。
觀點
信息管理立法迫在眉睫
目前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擁有最多網民的國家,面對“牛皮癬病毒”,僅僅依靠互聯網企業“自治”已經很難保證產業的健康發展,想要治理“牛皮癬病毒”,國家相關部門應當加快相關立法,借鑒符合我國國情的國外反垃圾信息規制模式,發動整個社會的力量,建立一套有效的聯動監管機制,設立專門的執法機構,負責接受投訴、進行調查及實施處罰,保護互聯網環境的健康。
對垃圾信息進行明確規定
從國外情況看,美歐許多國家及亞洲的韓國、新加坡等國都非常重視信息管理的立法工作,采取了包括立法在內的各種措施加強對垃圾信息的打擊力度。以美國為例,其《2003年關于對來自未經請求的商業及色情行為的攻擊進行控制的法律》(又稱為“《2003年反垃圾信息法》”)中就對垃圾信息的傳播等進行了明確規定。而澳大利亞、英國、立陶宛等國家也均在電信法中加入了對于互聯網虛假信息制造及傳播行為的明確約束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