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走過必留下腳印,真正偉大的人物不必聲嘶力竭去賣弄自己,豐碑、傳紀、歌曲也會自動誕生。當然,歷史上的一些奇葩除外。同理,偉大的產品,也是深厚積淀的成果,個人、文化、時代無一不可以是促成因素。Google以搜索引擎在這個時代安身立命,居安思危,號稱Google下一代搜索產品的Knowledge Graph能否延續“革命”和“偉大”的基因?
對于Knowledge Graph,管窺一二并不能妄下斷言。因此,我們要了解Knowledge Graph的前世今生,以及聽它背后舵手Emily Moxley的第一手講訴。
記者:在來到Google之前,是什么促成你對技術的喜愛和癡迷?
Emily Moxley:從小,我就是學數學的料,也擅長計算機。在我還只上二年級的時候,就有了自己的電腦,但是真正促成我步入技術領域的重要因素,是16歲時收到的生日禮物 — Diamond Rio MP3播放器。它外形小巧,擁有32M的存儲容量,另外在當時,它是最早在市場上出現的一批MP3產品。因為它,我開始了解CD音頻編碼,學習信號和數據壓縮。后來,在普林斯頓大學,我學習工程學,最后畢業拿到了計算機版本的博士學位。
記者:你在Google有什么背景和經歷?在負責Knowledge Graph之前,你有參與過哪些項目和產品開發?
Emily Moxley:最初,我為搜索引擎UI工作,主要是對搜索頁面進行微調,例如校準和對齊等,試驗這些不同元素對用戶體驗的影響。去年夏天,我參與搜索頁面的重新設計,后來確實也改變了搜索反饋結果的結構。目前為止,這一切經歷的工作內容,都需要理解微小變化對用戶行為和習慣造成的深刻沖擊,而這一點,很多人知之甚少。
記者:在Google的學習和積累,還有你本身就有的熱情和能量,這些東西你是如何將其轉化和充實到Knowledge Graph中的呢?
Emily Moxley:首先,在UI方面的經驗,讓我懂得如何設計才能實現在Knowledge Graph上高效地羅列信息,并且不落俗套,跟人們習慣的傳統搜索有所區別。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打斷搜索的發展”,搜索作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工作就是奉獻更好的搜索體驗;我習慣學習,熱愛探索,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擁有26卷的世界百科全書。我花了不少時間在不同卷上尋找想要的內容,包括在學校聽到的、人們正在談論的。不斷嘗試新的事物也是我保持的一個習慣。我的朋友們都知道,在每年的生日上我最希望收到的禮物就是他們最喜歡的書籍;Knowledge Graph的特色之一,就是當你搜索某個事物的時候,為你呈現其他同樣搜索過此內容的人,他們還對什么感興趣。我的計算機博士學位包括這樣的內容,把圖像和視頻“呈現”給用戶。
記者:在Knowledge Graph被公布之前,你已經為它工作多久了?
Emily Moxley:我為Knowledge Graph差不多工作了一年的時間,其實在過去,也有不少工作內容為現在的Knowledge Graph做過鋪墊。Knowledge Graph的UI設計,可以說是第一次將大量信息用明顯和突出的方式展示出來,搜索和網頁查詢內容也是如此。
記者:對于我們老邁和不了解新事物的母親,你們用一種什么方式讓她們學會使用Knowledge Graph?
Emily Moxley:我們努力做到三件事情。第一是讓用戶能夠更精確地“描述”他們尋找的內容。我們會提供大量的搜索內容相關信息供顧客篩選,這樣他們能夠更進一步地準確表達自己想找的內容;第二是支持和深化用戶的興趣和偏好,在給出的搜索結果里,可能潛藏著意想不到的內容,而這些讓人注意的條目,一定會令人滿意和驚喜;第三是話題性,我們希望用戶能夠參與到話題內容和深度的拓展上。
記者:當你思考產品的發展方向時,Google的用戶反饋有多大的影響和分量呢?
Emily Moxley: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我們都有途徑接收意見和反饋。主動要求用戶提供和報告錯誤數據,以及支持一些活躍的論壇,可以說,這些做法實現了一方面滿足了一般途徑的訴求,另一方面也實現了用戶群的自然聚集和討論。
記者:對于Google的其他產品,哪個能讓你興奮和激動呢?
Emily Moxley:第一,我是Chrome的死忠,它不但速度出奇快,而且用戶有很大的機會能夠發現和獲得自己下一個要找的內容。第二是Google Music。上周二我不小心弄壞了伴隨自己7年的MP3播放器,感謝上帝,Google Music在云端存儲著我所有一直積累下來的音樂資源,通過它我還能在手機端播放這些歌曲。
以上是Knowledge Graph負責人Emily Moxley在采訪時的講訴,盡管有人說,Knowledge Graph和維基百科等有些像,功能也有重疊部分,Knowledge Graph的理念其實很早就有人提出并實踐,但是小編想強調,創意固然值得尊敬,執行力和完美的產品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需求的東西更多也更為重要。創造是從一個看起來美好的理念和愿景出發,無數的創意夭折就是因為沒有培育的土壤。
有時候我們驚嘆于歷史的偶然性和戲劇性,Emily Moxley16歲收到的一款MP3播放器引領她投身于技術和工程,假如沒有這款播放器,Knowledge Graph可能就失去了一個杰出的掌門人,甚至Knowledge Graph都不會出現。但是有這么一句話,“There was no accident”,既然歷史不存在巧合,從Emily Moxley成長的經歷和不斷辛勤的積累和付出上,我們有理由對Google發展的下一代搜索Knowledge Graph保持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