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超凡的商業合作邏輯
360與谷歌合作,給人們帶來的心理沖擊,遠遠大于其實質意義。這里面有兩個含義,首先是人們終于看清了,360做出的每一個動作,都是那么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令人防不勝防。其次,360的每一次反撲,都能做成戰略級別的,那些遏制360的戰術手段,在360的動作面前往往相形見絀。
還記得谷歌退出中國大陸以后,市場中的各方勢力迅速向百度靠攏,形成了一個群聚效應。沒幾個人再去管谷歌的事情,因為谷歌公然挑戰監管,即便仍在中國市場徘徊,也成了個活死人,走下坡路是必然的。谷歌和百度,一個在下滑,一個在上升,該追逐哪個,在越來越信奉強者恒強邏輯的中國,已成了不言自明的事情。谷歌在中國的一些合作者之后該怎樣,如天涯、巨鯨、奇虎360等,沒人會去過問。
時過境遷之后人們發現,在谷歌的合作伙伴一個個離去之時,唯有360還在堅守,并從合作中取得大量收益,之后再將這些收益轉化為投入,發展起自己的綜合搜索。人們只看到360突然更換了谷歌的默認搜索鏈接,將搜索流量引給自己,就想當然地認為谷歌與360必將交惡,卻看不到在此之前360與谷歌進行了多少溝通和磋商。360能將谷歌流量順滑轉移過來,是受到谷歌默許甚至指點的,現在誰還會懷疑這一點?
這幾年360南征北討,樹下仇敵無數,很多人認為這是個令人討厭的公司,但事實是,這家公司仍是朋友遍天下。周鴻祎連創業時3721的渠道資源如今都保留并維護著,綜合搜索也是用幾年前的一搜班底,在微博中的勢力無人能敵,更重要的是,隨著360步伐明確地向上攀升,圍繞著這家公司也將出現群聚效應,各種真假朋友聚集過來,想辦什么事情不成呢?
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這話都會說,真正能做到的能有幾個?360是那種永遠不會對某人說出“永不合作”的公司,他們不拒絕一切可能,保留一切人脈,必要時都能有用,在中國大陸已成活死人的谷歌就是明證。如果給周鴻祎設計一句臺詞的話,可以這樣說:只要能打敗百度,我甚至愿意和雷軍站在一起,雖然我曾罵他為機霸,他曾罵我為網霸。
2、360仍會遭遇市場份額難題
360的齊向東這幾天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360市場份額目標為20%-30%。如果從360近期的上升勢頭以及快速完善搜索產品線的角度來看,似乎這是必然發生的事情。但現實永遠會比想象殘酷得多,360不太可能那么輕易就達到目標。
在世界各地的搜索市場,30%都是個瓶頸,即便達到這個份額,只要百度份額不滑落至60%以下,也不能證明360就獲得與百度分庭抗禮的地位了,要知道谷歌在美國的份額也就66%。谷歌退出中國前的份額是35%,在俄羅斯的份額如今為25%,在韓國份額為21%,在日本份額為33%,不取得壟斷地位的情況下,谷歌在這幾個國家的日子都過得不太如意。何況,360從10%躍升至30%,要走的遠遠不是一條康莊大道。
360擴張份額目前面臨的幾大問題有:百度的技術提升與反制手段;搜狗的掣肘;網民習慣的改變;推廣途徑的創新;自有內容的豐富等等。這其中,網民習慣的改變是最難的,360不可能再像過去一樣花錢去占領網吧電腦主頁,開發流氓軟件和搜索欄去裝機了,那很有可能會扼殺360搜索,從財力上來說也負擔不起。可如果與谷歌合作一個廣告系統就能把份額提升上來,那也太簡單了。事實上,廣告客戶數量影響不了搜索用戶數量,只有搜索用戶數量才能影響廣告客戶數量。
360向上拓展市場份額,還有好幾個坎要過,首先是15%這道鬼門關。在利用渠道推廣瞬間獲得10%份額之后,360搜索面臨在用戶數上出現實質突破的問題。360和搜狗各自的10%份額,都是從瀏覽器和導航頁而來,來訪用戶本身就帶有很強的隨意性,或者說是非主動選擇用戶。只有當通過輸入網址而來的訪客數量超過被動引流而來的訪客,360才有可能達到市場份額目標。目前看來,這在短期內并不容易實現。
百度的百科、貼吧、知道等產品,是流量的最大來源,也是短期內無法被輕易顛覆的護城河,雖然360搜索一直在迅速地完善搜索產品線,可百科等內容的豐富尚需時日,對流量的吸引功能也會大打折扣。360發展搜索的策略明顯是注重質量,走精深化路線,遏制不良信息以減少審核,減少人工干預,這與谷歌當年的策略有一定相似之處,卻又不完全是那么回事。谷歌與360在對不良信息的理解上存在偏差,360作為一家本地化公司,深諳哪些可以有,哪些不能有。因此,360在這方面的技術投入與開發,將會拖慢360獲取市場份額的步伐。
個人認為,360在2013年合理的市場份額在15%左右,達到20%并非沒有可能,只是市場需要出現一個明顯的用戶習慣改變的趨勢,這很難實現。既然第二個10%不是像第一個10%一樣一蹴而就,那百度不會坐視不管,各種提升自身,打壓對手的手段一旦施展出來,360向上的步伐就會放緩。屆時,搜索用戶會享受更好的體驗,更好的服務,更少的虛假廣告,只是,360的2013年目標,仍將難以實現,因為百度也在變。
3、谷歌曲線重返中國
經歷過2010年退出的緊張局勢之后,谷歌又在其他各種場合不斷指責中國,明擺出一副不走回頭路的樣子。在這種情況下,沒太多人相信谷歌搜索會有一天重返中國,因為臉皮撕開得太多了,如何修補確實是個問題。不過,重返中國不等于一定要全盤回來,曲線重返也是個不錯的抉擇。
作為我個人而言,曾數次撰文期待谷歌回歸,因為我做輿情工作時離不開谷歌搜索,需要引用學術數據時也得用谷歌搜索,身邊很多研究人員也都和我一樣,對谷歌的離開深表遺憾。不過,在有了360這個牽線人之后,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谷歌的回歸已逐漸成為可能。
360與谷歌的合作,很有可能是從廣告合作開始,360通過代理谷歌的adwards廣告,將代理權分解后拉攏中小站長,讓自己的流量變現,同時用利益綁住一些人。但我認為,360與谷歌的合作又不僅僅如此簡單,如果僅僅是廣告合作而已,那目前市場上因這兩者合作而發出的驚嘆,就有些大驚小怪了。我認為,從兩邊諱莫如深的表現來看,一定還有人們未曾提及的合作,而這個合作就是谷歌某搜索產品在360搜索落地,例如學術搜索。
中國各大搜索引擎均缺乏一個很好的學術搜索,而谷歌在這方面是很強的。學術搜索是個很強大的實用工具,用戶群體為高端人群,即便讓那些教師和研究人員按月付費,相信也有很多人愿意掏錢。只是目前,谷歌在中國大陸的學術搜索因種種原因使用不暢,用戶體驗糟糕。如果360能對搜索結果做好審核,并說服主管部門網開一面,360綜合搜索的用戶體驗將會躍然提升,產品線也會豐富起來。可怎樣才能網開一面呢?相信憑360良好的政府公關能力,是能做到的,畢竟國內知識分子群體有現實的剛性需求在那里。另一方面,谷歌英國網站在傳出谷歌與360合作的消息之后,悄悄撤下了警示中國網絡監管的標語,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我不相信谷歌作為一家公司,明里賣個面子,暗里服個軟就那么難。谷歌對中國市場是有企圖的,而政府層面也并不希望谷歌缺席中國市場,還是愿意谷歌在遵守當地法律規定的前提下早日回歸,這一點官方已在多個場合做出過表態。
那么,谷歌會那么傻,在產品層面同360展開合作嗎?難道不怕360做大了把自己一腳踹開?我認為兩者除了廣告系統之外,還是有可能在產品上合作的。首先學術搜索這類東西360和百度之類的公司做不了,是谷歌的絕對優勢項目。其次,360這家公司的對外合作很有自身特點,如對待其用戶一樣有誠意,他們深知對方關切和需求,在盡力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同時,也會盡量滿足對方要求。這也正是為何把導航中默認的谷歌搜索更換為自家搜索之后,谷歌還能同其展開合作的原因。
如果這個猜測成立的話,谷歌的一部分最起碼很快就要回來了,之后通過360將業務陸陸續續遷至中國大陸,也順理成章。不過,谷歌的人可能不會認可谷歌回歸的說法,他們認為自己仍在中國的土地上,畢竟香港也是中國嘛,談何回歸。
4、百度會如何?
百度在2013年將會繼續流失一些份額,無論百度做出怎樣的技術改進和用戶體驗提升,這都是必然發生的事情,這是由百度的壟斷地位和商業化色彩造成的,是無解之局。但流失的份額有多少,頗值得仔細商榷。有一點可以肯定,百度的技術升級腳步會越來越快,越來越注重用戶體驗。2013年百度的份額能保持在70%以上,就是勝利。不能斷定這些流失掉的份額就都是被360拿走,還會有一些是搜狗的,甚至搜狗會取得比360還好的成績,甚至搜搜和即刻都能得到一些提升。360猛攻百度,最后受益最大的有可能是別人。360高舉反壟斷大旗,最終也許這件事真做成了,其內心深處所想的那些事情,卻并不太容易實現。
截至目前,百度的改變仍在悄悄繼續,卻還未讓市場看到其戰略級舉措。過去4個月的時間已足夠漫長,長到足以將百度徹底埋葬。如果過去4個月百度仍未找到替代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并積極準備迎接變革,而是過度依賴戰術動作延緩時日,那后果自然會不堪設想。360或許憑自身之力無法將份額從百度那里硬搶過來,卻完全可以打土豪分田地,率領眾人沖擊炮樓,將百度的份額碎片化后再加以整合。這并非是必然發生的事情,卻是未來360的一個可選項。
無論如何,百度的好日子到目前為止,已經結束,過去那種躺著掙容易錢的情景,一去不復返。按理說百度就算剩下70%份額,也沒什么好怕的,可公司基因不同,結果導向就不一樣。360有30%的份額就能實現很多利潤,百度滑落到50%份額就無利可圖。昨日的資源浪費,需要用今天來彌補,在付出代價的同時不做出劇烈改變,很可能不會再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