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搜索組織的一次“中國搜索引擎發展戰略研討會”上,眾多業界專家給出了搜索引擎發展的種種攻略,《第一財經日報》總結了一下,有七種武器。
武器一:政府協助
既然是搜索領域的國家隊,人民搜索也就代表著國家的意志,政府協助成為搜索引擎發展的一種思路。
中國防火墻(GFW)之父、北京郵電大學校長方濱興為人民搜索提出了一些建議:“既然人民搜索是政府搜索,那么肯定要完成政府賦予的職責,如果你完成了,其他的沒有完成,就只有退出。”
方濱興建議,人民搜索增加一些新功能,假設在人民搜索上可以看到經過過濾后的Twitter內容,“這樣的內容既符合政府要求,又盡可能滿足網民的訪問需求。不要和百度在同一個平臺作戰,要做我有你沒有的搜索內容。”
對于過濾信息,方濱興也有新的看法。“對于一些網絡上的不良信息,政府管理部門應該減少出面,而是采取國際通行的當事人自述的方式,要求網絡刪除當事人的信息,”方濱興說,“谷歌在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采用了這種方法來避免法律的糾紛,只有在中國沒有采用這種方式,這種模式值得探索。”
針對當前人民搜索還沒有獲得用戶認可的問題,方濱興提議,人民搜索可以多采用和政府有關部門合作的模式,既可以免費使用一些政府投資研發的技術,也可以借助政府及相關機構、企業來增加人民搜索的流量。
武器二:差異化
百度前CTO、現任愛幫網CEO劉建國在分享百度歷史之后提出搜索引擎不能總做百度已經有的東西。。
劉建國回憶說,百度當年創業之初,網民對于網頁搜索的需求并不強烈,但是對于MP3搜索的需求卻非常多,所以百度MP3搜索帶動了網頁的搜索。
此后百度做了“知道”,能夠讓網民的問答成為下一位網民的準確答案。再后來,百度又發現人們在搜索同一個關鍵詞的時候,人們之間一定存在某一個共同點,有了共同點,人們就會開始互相討論,互動起來。于是百度貼吧也應運而生。
“要找到和百度的不同之處,抓住用戶的某個特定需求出擊。”劉建國強調差異化。
對于流量問題,劉建國建議人民搜索應該借助國家媒體這種獨特優勢,在有差異化產品的情況下借助推廣迅速增大用戶量。
離開百度后的劉建國創建了愛幫網,愛幫網主要專注于生活搜索。劉建國表示,中國有13億人口,4億網民,8億手機用戶,每個人在生活各領域都有很強的搜索需求,“但是現在的互聯網不能很好地滿足人的需求,人的需求具有地域性,所以要做地域搜索,當人用手機搜索的頻率高的時候,又可以做手機生活搜索。”
以上產品都是百度目前做得并不出色的領域,劉建國說:“真正差異化的產品很重要。”
武器三:技術制勝
不過避開百度鋒芒的敵后游擊作戰盡管重要,但是正面戰場的正規軍作戰也并非沒有可能。
負責為人民搜索提供技術支持的中科院計算所執行副所長孫凝暉則一肚子苦水,中科院計算所的技術并不弱,但是技術都沒有得到相應的市場出口,培養的人才也被百度高薪挖走。“以前我們想要找百度合作,人家不理我們,現在我們和人民搜索的合作算是‘國軍’找到了‘國軍’。”
中國的搜索內容被分為國際和國內市場。除去國外市場,國內的互聯網市場仍然足夠大,孫凝暉表示,中科院預測中國網民將達到8億,如果能夠爭取到新增的3.2億新網民,同時提高自身技術,解決人才激勵機制和體制。“人民搜索同樣有的是機會,互聯網從來都是以小博大,后來者才有機會。”
武器四:無中生有
盡管搜索是目前最火熱的技術,但是未來能夠戰勝百度的可能并非搜索技術。
現在美國市場最炙手可熱的互聯網公司不是谷歌而是社交網站Facebook,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認為,現在谷歌也在反思,以人為中心的互聯網出現了,搜索引擎面臨著新的時代,從瀏覽到關鍵詞搜索,到現在以人為中心計算的模式。
“找到真正創新的機會,就有機會打破這種壟斷的格局,在搜索領域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張朝陽說。
在北京海量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郝璽龍看來,百度新聞源整理還停留在五年前,很多網絡新聞來源和內容都沒有收錄,“近距離觀察百度的破綻很多,只要一箭穿心就夠了。”
郝璽龍表示,目前這個行業雖然叫搜索引擎行業,但是將來未必就非得叫“搜索”,“我們更應該看到未來的發展,也許有點用處。”
武器五:合作和標準制勝
當今社會,合作才是雙贏和生財之道。打不過當然也可以談判和合作。
對于在中國搜索市場占據70%以上市場份額的百度,搜狗CEO王小川表示搜索產業鏈的細分同樣可以有機會:“當前百度一家獨大,我們也很愿意打破現在的局面。我們既不喜歡市場的壟斷,也不喜歡行政的壟斷,在搜索領域我們和人民搜索也有合作的機會。”
王小川建議,人民搜索可以借助自身的優勢制定搜索的標準,然后聯合產業鏈內企業共同發展,細分搜索市場。
劉建國同樣建議,人民搜索需要擴大對外開放合作,借助市場里已經有的服務,然后去加快自身市場的發展。
武器六:產品制勝
在百度首席科學家威廉姆張看來,百度歷史上曾經遭遇過的最大威脅之一是新浪愛問。
威廉姆張坦承,在2003年底、2004年初,新浪做了問答形式的“愛問搜索”,其實給當時的百度帶來非常大的壓力,但是有了壓力的百度做出了“百度知道”,于是又超過了新浪愛問,同時讓百度搜索更加強大。
劉建國也承認,愛問確實對百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擾,所以“互聯網產品的戰略很重要”。
同樣,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計算與通信工程學院裘鋼博士也認為,做出不同的產品來,會給搜索引擎帶來很大的流量。現在裘鋼建立了專業學術論文及專利文庫,“如果用好這些技術和產品,可能會給搜索引擎帶來5%~10%的流量增加。”
武器七:剩者為王
無論與百度是戰是和,互聯網江湖同樣有生存的智慧,也同樣堅信“剩者為王”的準則。
威廉姆張說:“不是大家沒有機會,但是機會要抓得緊。”他舉例說,當年給百度威脅很大的新浪愛問由于沒有能夠持續抗戰,所以就輸了。
張朝陽也認為,搜狐、新浪等大的互聯網公司在早期由于投資人壓力,而沒有在搜索上投入足夠的研發,才導致百度搶占了巨大市場份額。
事實上,不僅新浪愛問沒有堅持,就算是谷歌在中國市場也沒有堅持住,盡管早年的谷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曾經一路攀升至超過30%,但是由于谷歌全球的決定,現在的谷歌在中國市場已無法和百度競爭。
不過騰訊的搜搜、網易的有道,和引入阿里巴巴資金的搜狗,都還有機會。
互聯網分析師許單單認為,其他搜索引擎也并非完全沒有機會,比如騰訊借助自身的各種入口,可以從百度手中搶奪一定的搜索市場份額,搜狗借助阿里巴巴和搜狐的資源,也同樣可以占據一定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