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頻陷誠信黑洞
12月11日,央視《朝聞天下》報道稱,在谷歌搜索頁面的最上方和右方等明顯位置都標著贊助商鏈接的標志。在輸入“糖尿病”、“偏癱”、“中風”等關鍵詞后,一些宣稱對疑難雜癥有很好“治愈率”、“有效率”的內容出現在了贊助商鏈接的網站里。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規定,目前國內只有10家網站允許銷售非處方類藥品,除這些網站以外的所有網絡售藥行為均屬違法。同時央視還發現,除谷歌外,雅虎中文、搜狗等一些大型搜索引擎網站的贊助商鏈接內容里也都存在著非法銷售藥品的信息。對于央視的報道,谷歌做出緊急回應,稱在此次曝光中遭遇“誤傷”。據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解釋,央視所指的虛假廣告在谷歌的搜索結果中并不存在,“我們已經是業內最干凈的搜索”。
谷歌和百度,一個是世界搜索引擎老大,一個是國內搜索引擎龍頭卻幾乎同時在醫療廣告上栽了跟頭,陷入了誠信黑洞。這足以說明,搜索引擎的誠信問題已經到了該解決的時候了,否則對搜索引擎本身、用戶,乃至對整個互聯網行業都有害無利。
三大弊病影響搜索引擎誠信度
作為兩大知名的搜索引擎,谷歌和百度都“栽”在了誠信上,但是,這兩個事件絕不是個案,相信其他搜索引擎也或多或少存在誠信問題,其中三大弊病影響著搜索引擎的誠信度。
首先是互聯網監管機構設置上的弊病。虛假信息、黃色信息在搜索引擎網站中屢見不鮮,尚未有專門的部門來治理此事。那么,搜索引擎信息的合法,誠信問題誰來監管?現在,與網絡監管有關的部門雖然很多,但也存在著多頭管理,管理范圍單一等的問題,而網絡問題是很復雜的,更需要各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共同解決。
其次是搜索引擎本身存在著弊病。搜索引擎本身就類似是一種付費的廣告,不是一個媒體。那么,當大家信賴這種查找信息的工具時,廣告與誠信哪個更重要?誰來把關?這是個大問題。搜索引擎要發展要生存,那么就要通過一定的點擊率和訪問量,更需要有投資者或者廣告客戶,否則就會寸步難行,發展不了,生存不下去。因此,搜索引擎企業如何把握盈利和誠信間的關系至關重要。
最后就是我國在互聯網監管方面還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在目前沒有法律約束的情況下,搜索引擎更多的還得自律。專家表示,對于搜索引擎這樣一個網絡世界里的新生事物,1994年制定的《廣告法》不能承載對它的全面監管。盡管有民事法律的法理以及對《廣告法》的擴大解釋,《廣告法》依然無法徹底解決互聯網上的混亂廣告現象。因此,盡快出臺一部監管互聯網行業,特別是互聯網廣告方面的法律變得尤為迫切。
建立有效監管機制成當務之急
搜索引擎不能都“死”在誠信問題上。因此,建立一個有效的監管機制已經成了當務之急。
華東政法大學王俊民教授指出,從事互聯網搜索引擎服務的公司,依法應對其提供的網絡搜索服務盡到基本的審查義務。如果明知有關網站存在虛假廣告信息而依然為其網址提供搜索鏈接服務,甚至拒不對有關網站進行下線處理,那么,提供網絡搜索服務的公司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谷歌假醫藥廣告遭曝光后,谷歌方面表示,已在4個方面做了嚴格的措施,用以保證用戶可以獲得安全可靠的信息。這些嚴格的措施包括廣告與搜索嚴格分開,嚴格政策、統一公示,嚴格審核、定期抽檢,嚴格管理、強化培訓。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CEO李開復也表示“目前的監測系統還不夠完美,不可能屏蔽所有的非法廣告。”同時他強調“希望在政府相關法律法規出臺之前,各個搜索引擎廠商能夠自律。”
除此之外,相關法律的出臺也十分重要。目前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擁有最多網民的國家,面對搜索引擎日益暴露的問題,僅僅依靠互聯網企業自律已經很難保證這個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