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29日消息,美國科技博客ReadWrite今天發表署名布萊恩·普羅菲特(Brian Proffitt)的文章稱,現如今的搜索已不再單單是數據的整合,而是各類信息融合。在移動大行其道的今天,內容相關式搜索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將最有用的信息全部整個進小尺寸屏幕,對搜索引擎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搜索世界即將要完全顛覆。作為這個顛覆性變革的一部分,如今的基于網絡的搜索反應將給具有前瞻性和領域范圍的方式讓道,在你構想出問題之前,其就已經為你提供了答案。
在許多情況下,并不是你搜索內容,而是內容搜索你。
內容相關式搜索
現在,多數情況下,搜索是這樣運作的:在瀏覽器或移動應用的搜索欄里,輸入一個單詞或短語,然后搜索引擎就會反饋回一列其認為與查詢內容相關的網頁。
近些年,搜索有了很大改進,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改進就是將地點納入搜索結果中。以“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為例,如果我在我的老家搜索“巴黎圣母院”這個關鍵字,搜索引擎反饋給我的結果很有可能與大學有關。如果我在克利夫蘭市(Cleveland,位于美國俄亥俄州)搜索相關關鍵字,那么我所得到的搜索結果就可能有關于圣母大學(Nore Dame College)。如果我身處法國,那么我所得到的搜索結果肯定就是關于巴黎圣母院。
位置是所謂的“內容相關式搜索”(contextual search)的一部分,而隨著移動計算的興起,內容相關式搜索也變得更加重要。在想得到的搜索結果中,我們的位置和身份會讓搜索結果產生很大變化,而上下文識別式搜索引擎會利用這些信息,來決定向我們反饋哪些搜索結果。
移動戰略和應用開發公司SolsticeMobile的CEO施旺(J Schwan)表示,在內容相關式搜索中,有四個因素相互作用,即,位置、相關性、推送及安全性和隱私。
首先,關于位置,施旺將其稱為地理圍欄。你的位置會讓搜索結果出現很大差異。接著式相關性,其通過用戶的偏好設置、其他類似搜索結果及用戶當時所處環境狀況(如交通、天氣、上班時間等)來對搜索結果進行解讀。
施旺著重強調了第三個點,其相對較新,但卻迅速成為了內容相關式搜索的重要因素:推送。以往,搜索就是等待用戶搜索,然后向其問題作出回應,現在與之不同的是,數據提供商及搜索引擎正在研究如何基于用戶的內容想起推送數據。谷歌(微博)Google Now現在Android設備及谷歌Chrome瀏覽器擴展程序上進行數據推送。Chrome瀏覽器擴展程序,會根據用戶的搜索結果、位置甚至電子郵件信息來享用戶提供交通狀況信息或者提供最新的體育動態。
第四點就是安全性和隱私,所有的一切都要確保用戶的數據不會被泄漏。
搜索引擎優化
內容相關式搜索非常適用于移動設備,因為移動用戶都是在走來走去。但是移動形狀系數(form factor)也讓內容相關式搜索變得更加重要。
有很多人的家用電腦或許配有27寸大小的顯示器,但是對智能手機而言,其顯示屏相對較小,不可避免的就會限制我們獲取的信息量。在這種情況下,對移動用戶來說更重要的就是,在顯示頁面上方顯示出正確的搜索結果。
若要把自然界面介入搜索中,如使用蘋果Siri語音助手等系統進行語音搜索,就更是如此。除過搜索字符串,Siri必須處理自然語言問題,并要在一個小屏幕中,同時語音回答并顯示出有用的搜索結果。
對搜索引擎優化(Search-engine optimization,SEO)而言,這是個巨大的挑戰。通過內容相關式搜索,只是將你的業務或產品顯示在搜索結果首頁中,這已遠遠不夠了。在移動設備和位置推送中,只有你將你的結果推至最上方,搜索引擎優化才會真正起作用。
像谷歌眼鏡Google Glass及傳說中的iWatch等可穿戴式設備,可以對搜索結果產生更大影響。我們還不知道這些設備將采取何種界面,但可以說的是,用來顯示搜索結果的地方會更小。
這就是為何搜索引擎在努力尋找在搜索結果中提供“知識”而非網頁連接的原因之一。谷歌和必應現在都加入了“知識圖譜”功能,試圖借此將與話題相關信息全部壓縮在一起,可以讓用戶一眼看完。搜索結果的“知識化”有益于移動搜索,因為其能夠將數據解析成為易于顯示及理解的信息塊,這對小尺寸屏幕而言十分必要。
我們或許已經看到了這個趨勢所帶來的初期影響。去年秋天,谷歌的搜索流量首次出現下滑,造成流量下滑的原因,無疑來自諸如必應、雅虎及Yelp等搜索服務的競爭。不過,這其中又有多少實收到了內容及知識推送替代搜索的沖擊?如果說,我們所獲得信息具備更高質量,或許未來我們就不會在進行如此多的搜索了。
通過內容合并及搜索知識化的研發,即有用信息替代簡單數據,搜索的下一次進化將得以于新要求和挑戰所帶來的機遇和競爭。
這是否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抉擇?我們可以期待一下。